誤區 別混淆性健康的概念
来源:www.2h2d.com.tw        日期:2016-01-23 11:51
摘要:倆性健康:自從上個世紀90年代以來,國際上刮起了一股“性健康”的旋風。

不同的人出於不同的目的,提出了五花八門的不同定義;似乎全世界的人活到現在,突然連這都不懂了,非要他們來諄諄教誨不可。於是謬誤百出,謬種流傳,甚至有一幫“強勢洋人”,把“不得愛滋病”都給列進去了。

這純粹是廢話。凡是活得明白的男男女女都知道,所謂“性健康”實際上只有一個判斷標準:能不能保障我的性是美好幸福的。這個標準,絕對是因人而異的,絕對是因地制宜的,絕對是因時而變的。如果非要制定出一個“放之四海、放之隨時而皆准”的框框,那就用不著現在這些所謂的性學家了,去讀《聖經》或者《論語》吧。

倆性健康:再說了,我是不是“性健康”,光盯著我看有屁用?還必須去看看我的性伴侶是什麼樣才行啊。極端地說:如果我妻子絕對“性冷淡”,那麼我陽萎就是健康。反過來,如果我丈夫禁欲,那麼我有性要求就是有病。說到底,除非是自慰,否則性只能存在於某個“關係”之中。如果脫離“關係”去講什麼“性健康”,把它定義為“一個人的”或者“自己的”,就完全是文字遊戲或者另有所圖。

倆性健康:還有,性只是生活中的一個部分,絕不是全部。為了生活中更有價值的方面,我們每個人實際上經常不得不付出某些代價,不得不選擇究竟應該犧牲什麼。性也難逃此“厄運”。極端地說,難道我們可以為了追求那個別人強加給我們的“性健康”,而去損害甚至喪失自己所最珍惜的東西嗎?因此,如果不把性健康放在整個生活的大局中來考察,就只能是胡扯。

那麼,為什麼這些所謂的國際性學家們還要違背常識地去這麼幹呢?往淺裡說,是因為他們根本不明白性學究竟是這麼發展到今天的,也不懂生物學之外的任何學問。往深裡說,那是因為他們實際上是企圖財大氣粗地把自己的價值觀強加給天下人。

幸虧我們中國人苦慣了,因而也就活得比較明白了;因為我們的調查結果,可以證明筆者前面所作出的所有分析。

我們調查了所有人的想性頻率和自慰情況,還調查了男人的“性興趣”強度、清晨勃起、性生活中的“欲而不舉”、“舉而不久”、高潮過早、高潮缺乏、快樂缺乏、擔心自我表現這樣8項內容。對於女性,我們增加了性交疼痛和陰道乾澀這兩項,再刪除不適合女性的,一共是6項內容。然後我們按照百分制給每個人打分(得分越高表明問題越少);於是就可以分析了。

性健康是因人而異的

從年齡角度來看,男性是年齡越大得分越低。20-24歲的男人是57.9分,而55-59歲的卻只有41.7分,相差17分之多。可是在女性中卻是另外一個樣子:得分最高的是40-44歲的女人,年齡再大或者再小,得分都會低下去,而且也可以相差17分之多。

這種情況至少提醒我們三點:

首先,從宣傳教育的角度來看,男性的“性健康”必須按照年齡來劃分,絕不能用年輕人的標準來套老年人,絕不能把老年男性的“衰”當作不健康。否則就等於鼓勵老頭們去逞能,何益之有?

其次,從學術上來說,男性必然越老越不健康。如果非要按照年輕人的樣子,人為地定出一個“性健康”的框框來,就等於發現了一個“廢話式的真理”。——人要是越老越健康,還會死嗎?

第三,我們其實仍然不能按照年齡來劃分“性健康”,因為女性與男性完全不同。如果拿中年女性的“陰盛”現象作為標準,就等於說女性越年輕反而越不健康。如果反過來把年輕人的表現作為“性健康”,那麼中年女性就只能是“越軌”甚至是“變態”了。

以上說的還僅僅是年齡和性別這兩個方面的情況。其實類似的情況多得很。例如,在男性中,按照大中小城市與農村來劃分,得分最高的是縣城裡的居民。可是在女性中,按照文化程度來劃分,得分最高的卻是從來沒有上過學的人。因此,我們無論把哪一種人的情況定為“性健康”,都會面臨尷尬:其他人的“不健康”確實是荒謬得違反常識。

性健康是處於“關係”之中的

我們的調查表明:無論丈夫還是妻子,得分高低都要依賴于對方的表現如何。

最突出的是:妻子的性高潮越少,丈夫的得分就越低。反之,妻子每次都有性高潮與妻子根本沒有性高潮相比,丈夫的得分高出34.5分之多,差不多高出一倍。妻子也是同樣。丈夫的性高潮越多,妻子的得分也就越高;只不過差距不大而已(最多相差7.5分)。

我們中國是“專偶制”,而且還在強化之。因此無論男女,凡是有過婚外性行為的人,得分都低於沒有過的人。在男性中,前者比後者低8.5分;而在女性中則低18分之多。如果女性曾經為了獲得錢財或者利益而與別的男人有過性生活,那麼她的得分就會比沒有這樣事情的女性低25分,差不多低一半。反過來,那些有過“性交易”甚至是“找小姐”的男人,恰恰是那些得分很高的人。

甚至雙方的魅力是不是般配,也會影響各自得分的高低。在男性中,無論是自己的魅力更大,還是妻子的魅力更大,反正差距越大,男人的得分就越高。雙方差不多的,得分反而最低。在女性中卻恰恰相反:雙方越是差不多,妻子的得分就越高;雙方差距越大,妻子的得分就越低。

面對這樣的事實,如果我們到現在還是只給一個人(無論男女)“諮詢”、“輔導”,尤其是如果還是僅僅給一個人“看病”的話,那還談得到科學嗎?

性健康是生活的一部分

夫妻之間的共同生活有方方面面,這裡我們只看一些可能是最出乎意料的現象。

如果妻子的社會交往活動(包括鄰居一起打牌)次數超過丈夫,那麼超過得越多,丈夫的得分就越低,最多可以相差將近22分。但是妻子卻不同,只有她與丈夫的社交次數差不多,她的得分才最高。

丈夫只有在夫妻雙方做家務的時間差不多的情況下,得分才最高;無論自己多做還是少做,得分都會下降。妻子則不管誰做得多,得分都一樣。

在日常生活中,無論妻子還是丈夫,對方越體貼,自己的得分就越高。在丈夫中最多可以相差19分;在妻子中則可以相差11分。

無論男女,如果愛對方超過對方愛自己,那麼自己的得分反而低。只有雙方的愛差不多,才有最高得分。同樣,無論誰更吃誰的醋,得分都會降低,唯有雙方都不吃醋才有最高分。

如果夫妻曾經打過架,尤其如果是雙方對打,那麼丈夫的得分會降低14分,妻子則會降低11分。如果在最近一年之內打過架,尤其是互相打,那麼丈夫會降低24分,妻子會降低11分。

這就是說,無論男女,“性健康”都不是所謂“生理現象”,都受到共同生活的其他方面的巨大影響。反過來說,“功夫在性外”才是“性保健”的真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