性教育要從零歲開始
来源:未知        日期:2017-09-16 10:22
性教育在我國剛剛興起,其實這類教育自古就有,

只不過正式定名為性教育才只有幾年時間。性教育貫串在人的一生,

從新生兒呱呱落地,除了健康狀況外,遇到第一個問題,

便是性別向題,從男女生殖器來識別性別,已成為家庭中的話題。

其實這就是性教育內容。
從嬰兒時期,家長就要考慮衣服、玩具等性別上的差异,

並且逐漸教育他性別的自我識別、打扮、舉動等等,甚至小便都要教會姿勢,

其實都是内容教育一部分,直至長大教會性別的區分,

如爸爸、媽媽、公雞、母雞、花蕾等等。
可是,在社會上仍然有一種愚味的思潮,凡是提到“性”字,便是黃色、

淫穢和邪念。甚至性教育工作被歪曲、被譏笑,甚至談“性”色變。

在社會上如此,在家庭裏又如何呢,關於“性”幾乎是家庭中的禁區,

父母不能談,子女不准談,似乎是家庭中的默契,

父母可以從衣食住行、生老病死各方面關心子女,

可很少關心和過問子女的性問題。不關心有其種種理由,

社會習俗,父母缺乏知識,難以啟齒,以及將來自然會知道等等。

囙此不過問是不會受到譴責的,相反,過問了,談多了,

就會惹來冷言熱潮,甚至出現種種怪論。有的生物教師上生理衛生課後,

競被個別人歪曲說是“教唆”。
 
那麼,學校、家庭要不要過問子女、學生性的問題呢?

回答是肯定的。對於性的問題,科學不去引導,

愚昧必定象陰影一樣籠罩在它上面。那些在性問題上失足的青少年,

絕大多數沒有得到過正常的性科學知識教育,

當他們小小年紀就要品嘗生活的苦果時,我們的社會、我們的家庭應該作些什麼反思呢?
 
“媽媽我從那裡來”
家庭和性結下不解之緣,從一個生命誕生起,就是兩性的結晶,

或者說是愛的結晶。從出生性的區別、生長發育、進入青春期,甚至戀愛、結婚、懷孕、

生育等,都離不開一個性字。父母對子女的教育,

離不開性的內容,父母對子女生活、健康的關心,也離不開性的方面。
 
明智的父母對子女的性教育,應該是從出生就開始,

而且採用一種客觀的和坦誠的態度,例如從出生鑒別男女性別起,

就要採取不同的態度來對待,在購物、取名、稱呼上都有性的差別,使他們從小對自己有性的識別。

“我是男孩”“我是女孩”,這是最基本也是終生的慨念。

可是有的父母把孩子當玩物,也有其他不同目的,

竟長期把女孩“女扮男裝”,把男孩“男扮女裝”,結果造成性識別的混亂,

甚至造成必理上的變異,從小在他們心理上布下性錯亂的陰影。

這樣便會引起性的變態,甚至貽害終身。
 
兒童很早就意識到男女在身體上的差异,這是最早的性的意識,

有的舉動不妨解釋為是性的自我刺激,這是一種普遍的現象。

這是美國佛洛德反精神分析學者的觀點。從許多資料調查的結果來看,

在2歲到5歲這段時期內,自己玩弄生殖器,手摸其他兒童生殖器等,這是比較常見的現象。
 
做父母的就不妨把人與人之間其他差异的特點,以及人與物的差异講解給他們聽。
 
“媽媽,我從那裡來的”。這幾乎是所有孩子都會提的問題,

這也是常使父母難堪和難以啟齒的事。為了使自己不窘,

有的做母親便會用“腋下”“拉大便”“肚臍”裏出生來搪塞,

其實做媽媽的可向他們作一種理智而簡單的解釋。

如從母親懷孕後,從生孩子的通道裏出來。這完全符合情理,

也會使孩子理解,不必用其他無法解釋的理由來解答和搪塞。

有些明智的母親還在回答時表揚了爸爸,說懷了你,

有你父親的一半功勞,沒有你爸爸,就不會有你等,

這樣使孩子對父親更增添感情。
 
由於孩子知識淺簿,做父母的可以通過講解公雞與母雞生蛋、

小狗小兔和小猫等的發展甚至用雌花、雄花為例來講解,幫助他們瞭解。
 
“我來遲了,我來遲了”
 
“我來遲了”這句話雖出自賈寶玉悼念林黛玉的靈台上,但在我們生活上處處可以聽到。
 
這是在醫院手術室門口,一比特父親含著淚向我訴說,

他的孩子因隱睾症,出生後一直未覺察到,結果引起癌變,

手術後發展尚未得知。囙此做父親的悔恨自己不關心孩子,造成這樣的後果。
 
原來男孩在母親肚裡時,陰囊內的兩個睾丸在他的腹腔內,

9個月左右才下降到陰囊裏,但是有的一側或兩側睾丸未下降,稱為隱睾症,

不僅將來可影響生育,還常引起癌變,上面所說的就是一個例子。
 
孩子的生殖器,